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媒体聚焦
威海新闻:威海医疗“智”造力
文章来源: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9-26点击次数:

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威海的“金字招牌”,在全球医疗器械15大市场中占据11席,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今年上半年,在攻关前沿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交出了多份亮眼“成绩单”。这背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建设的“1+4+N”创新平台体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一组Vlog,一起去看看产业链上奔涌澎湃的创新活力。


抗癌“特工” 

威海哈迈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涌:120万元一针,这就是曾被称为“抗癌神药”CAR-T的药物价格。大家知道在2012年被它治愈的美国白血病女孩艾米丽吗?救命的技术却因为高昂的价格让无数的家庭望而却步。而我们在做的就是亲手打破这堵“天价墙”,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刚研发成功的全自动细胞分选设备。

CAR-T是什么?就是将(具有剿灭癌细胞功能的)T细胞从患者体内“请出来”进行基因改造,给它装上一个精准识别癌细胞的这样一个“雷达”,然后再在体外进行扩增培养,变成一支庞大的CAR-T细胞的“部队”,然后我们将这样一支“部队”回输到患者体内,精准地识别并绞杀癌细胞。

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没有普及?因为它实在是太贵了。首先是它的制备工艺非常复杂,我们用到的设备、耗材、试剂95%依赖于进口,设备价格从几十万美金到几百万美金不等。它对我们的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一条产线,两个月的时间只能为一位患者所服务,生产效率非常低。

而我们自研的这一台全自动无人值守的细胞分选设备,就可以将T细胞从患者的血液中快速分离出来,它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8%,这意味着我们收集到的“抗癌战士”更多、更健壮、培养更快,从而患者治愈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我们计划在2026年年底的时候上市我们的CAR-T细胞制备一体机,到那个时候我们CAR-T药物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50%到70%,让更多的患者不会因为价格而绝望。


步态健康“守门员”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仿生自适应团队研发工程师席鑫鑫:看,这就是我们的“健康守门员”多模态家用步态监测仪。它主要是针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足弓塌陷、扁平足、重心偏移等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传统的步态监测,我们需要穿成“钢铁侠”,花几千块,在医院里只能拍几分钟,而我们这个设备可以直接铺在家门口。

你看,踩上去的瞬间,足底云图就可以在屏幕上实时地显示出来。颜色越深就代表压力越大,从云图当中我们就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来,我们是否存在扁平足的情况,我们的足弓是否外翻,重心是否偏移。

更厉害的是我们的三维力学追踪。比如说我们现在运动起来,传感器会将我们运动过程中的六维空间力的信息实时地通过折线方式展现出来。垂直冲击力就像“山车冲顶”,如果一旦数值过大,它就会暴露出我们足跟压力过大的问题。前后剪切力会暴露出我们是“弹射型”跑者还是“刹车型”跑者。侧向力如果一旦超标,我们的膝盖就会发出“报警”。

实现这些功能的,我们的秘密就在这。首先在我们的设备内部,我们集成了4个高精度的六维空间传感器,还有我手中大家能看到的高精度薄膜压力传感器,每一平方厘米布设一个感应点,它共有1024个感应点。通过我们自研的国产采集模块还有步态差补运算算法,百元成本实现毫米级精度。相比于国外同类设备,我们的成本降低了大约80%。


肾结石“克星” 

山东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姚治东:这样一根细细的光纤却是肾结石患者的福音。咱们这款光纤的定位精度要比进口产品高30%。这就意味着在手术过程当中能够更精准地击碎结石,使患者少受点痛苦。

医疗光纤的制备曾经是国内的“卡脖子”难题,因为组成光纤的纤芯玻璃跟包层玻璃的直径比必须严格控制在1:1.1。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玻璃要做到直径相近,就像怀揣着“定时炸弹”,我们在传统的拉制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光纤破裂。

以前高端耗材长期依赖进口,费用很高。就像这样一根普通的医疗使用光纤,它的一根售价是3500元。当时我们就憋着一股劲,必须要攻克技术壁垒。

经历了3个月的连轴转,同时也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失败,我们通过调节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拉直温度以及牵引轮张力这三个关键参数作为突破点,成功地研发出了和国外产品规格相同,但是定位精度能够提高30%的两种光纤样品,这两种光纤样品已经在医院成功进行了两次肾结石破碎实验,技术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高质量医疗关键制备技术从原料到产品,咱们都实现了国产化自主可控,成本降低50%以上。在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我们还与威博医疗准备合作前列腺激光治疗仪专用的掺铥掺钬光纤激光器产品,产品上市后,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00万元。

除了引领“1+4+N”创新平台人才、技术成果卡位入链,市产研院还通过深化建设省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为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赋能加力。今年以来,引领带动共同体成员新突破19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14项授权发明专利,形成15个代表性技术成果和产业化产品,新增产值2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