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媒体聚焦
威海新闻:协同提质!“1+4+N”体系内合作模式再创新
文章来源: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2-06点击次数:

作为威海市“1+4+N”创新平台体系的龙头载体,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整合资源,更好地发挥平台优势效应,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video


日前,一场“仿生+健康”创新合作交流会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会上,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共同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并现场揭牌了“非遗传承大师鞠双权工作室”“功能农业协同育人平台”“运动与仿生健康研究所”。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由任露泉院士领衔创办,在仿生健康高端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势,而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建校67年来,在食品、医疗器械、药品等领域也有着丰厚的创新成果和众多技能人才,此次牵手,双方将围绕“仿生+健康”在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协同推进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冯昌盛说,对于他们下一步推进产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的供给和培养渠道是一个很好的互补作用。

现场,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威海赛宝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还与山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共同成立“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联合体”,充分发挥赛宝研究院部属资源、检验检测优势,在设备共享及相关检验检测标准的制定上开展协同合作。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华丽说,在威海市产业研究院这个平台下,把这几方的优势资源,在科技上的,人才上的,产业转化方面的优势,优势互补,大家共同整合,共同去攻关一个项目。

作为“1+4+N”创新平台体系中的“1”,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体系不断拓展提升,2024年,各平台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135项,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95项,成果转化收益超过7400万元。伴随着创新需求的多元化,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领域,此次交流会上的两方、三方合作就是平台与平台之间优势叠加、产学研检多方力量的强强联合,通过平台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用、项目共研,打通创新链,助力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