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工作动态
务实为要、精准对接,“产才融合高校行”活动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10-30点击次数:

10月12日-15日,由威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威海市科技人才协同创新联盟承办的“产才融合高校行”活动成功举办,旨在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部署,以我市重点产业需求与高校院所创新供给精准对接为关键,进一步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

活动期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田素青带队,威高集团、威达集团、招商船舶、天润工业、康派斯房车等15家龙头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共同赴长春、哈尔滨,先后考察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前期双向征集对接意愿基础上,通过参观重点实验室+集中座谈+点对点深度互动,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相关科研团队搭建起精准高效的对接桥梁,促成广泰空港、康派斯房车、凤鸣桓宇等企业与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在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实验室、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8项。

在吉林大学,考察了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塑料中心以及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应用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姚毓春,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院长韩志武等参加座谈交流。针对我市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及重点关注方向,吉林大学科技开发办公室主任、国内合作处处长刘岩峰介绍了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模式以及在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的经验做法;低空经济、仿生技术领域专家分别做成果转化报告;我市企业与专家就概念验证中心、低空经济、3D、4D打印、乘用车悬架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吉林大学表示,将依托任露泉院士在仿生领域的学术引领力和人才聚合力,进一步打造好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使其成为链接威海与吉林大学的强有力纽带,推动吉林大学更多人才资源、创新成果汇聚到威海、转化到威海。

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考察了科技成果展馆,全面了解了应化所作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在化学与材料领域产出的一大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以及培养的一大批院士为代表的领军人才。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王晓慧参加座谈交流,科技合作处处长栾世方重点介绍了应化所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的发展定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模式、成功范例以及储备项目等,5位专家结合我市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分别介绍了体外诊断试剂、镁合金、过滤膜、聚苯胺防腐、高分子泡沫材料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我市企业与相关专家就镁合金成型、高分子材料开发、特种分离膜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考察了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点了解了实验室在机器人设计方法与共性技术、智能感知与行为控制、人机交互以及系统创新集成等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座谈会上,哈工大国内合作处副处长高巍介绍了哈工大总体情况、科研布局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做法成效;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彬针对我市企业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介绍了学院有关科研和人才培养情况,3位专家就微特电机、精密焊接、超声技术等细分领域分别做了成果介绍,我市企业与专家在机器人焊接、软硬异质材料焊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交流。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考察了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切削刀具馆。座谈会上,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任静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和优势特色,科研处副处长黄韬介绍了学校校地合作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3位专家分别围绕机械制造、新材料、电气、新能源电机等领域介绍了重点科研与成果转化情况,我市企业与相关专家就企业技术瓶颈、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生联合培养等进行了探讨交流。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重点考察了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船舶学院综合实验室水池实验室,深入了解了纤维集成光学方向的先进技术和实验室的实验能力,我市企业与相关专家就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全光纤导线舞动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开展了探讨交流。

此次“产才融合高校行”活动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一步做实做优威海市科技人才协同创新联盟的一次“探索之旅”,也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务实合作、深度融合的一次“播种之旅”,既得到了吉林大学等5所高校院所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我市15家参与企业的充分认可。下一步将紧扣我市中心大局,进一步聚焦产业所需、高校所需、人才所需,优化设计产才对接、产学研合作相关活动,力促更多优质创新成果落地到我市,助力我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