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媒体聚焦
威海日报:当好新能源企业发展技术“后盾”——“1+4+N”创新平台体系赋能产业发展③
发布时间:2023-11-24

手机响了。星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军超一听,是铲运机电池领域的“回头客”:再定50套锂电池组。

客户主动找上门,又一次让刘军超想起去年刚接订单时的经历。当时,星驰接到了一笔价值千万的订单。数额不小,难度也不小,对方要求星驰为铲运机研发适配的电池管理系统。

虽然企业在新能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已有不少技术储备,可是面对这一要求,刘军超依然犯了难。

铲运机长时间在地下工作,气温通常在45℃左右,湿度大、烟尘浓,且作业时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和电磁干扰,运行环境极为恶劣,因此对电池管理系统要求十分严格。星驰先后给客户供过两次样品,都出现了工作异常、跳电等问题,始终无法达到设计标准。

问题得不到解决,客户就有流失的风险。了解到这一情况,“1+4+N”创新平台之一的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及时向企业伸出了援手。研发、试制、分析、再改进……最终,在采用了低功耗、防水防尘、多重电磁保护和隔振等设计方案后,试制出的产品终于满足了苛刻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反馈。

在新能源这一领域,和星驰同样拥有“好运气”的,还有“1+4+N”创新平台孵化企业威海天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前几天,企业研发的高性能电机模拟器正式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交付,获得了国内头部企业认可。

电机模拟器,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制造企业和电机控制器开发企业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此前国内企业全部依赖进口,采购费用、维护成本都很高。而天达公司历时十年时间,从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逐项攻破,最终解决了电机模拟器高速动态频域目标跟踪和控制精度问题,打破了该领域的进口产品垄断现状,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将成本降低50%。

成绩背后,是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和“1+4+N”平台哈工大双创园的鼎力相助。和多数科技型企业一样,当时的天达公司处于高强度研发状态,大把研发经费投入,回报周期却格外漫长。正当苦熬的时候,市产研院的项目资金支撑了企业大功率样机的开发,哈工大双创园则为企业提供了1000多平方专业的场地,并建立一对一联络员机制,为企业争取到了500万元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顺利渡过了初创阶段。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双碳”背景下构筑发展新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正面向这一领域全面发力,统筹发挥体系优势,牵引“1+4+N”创新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多维度赋能,助力新能源产业加速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