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工作动态
平台动态 | “N”平台之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成功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文章来源: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0-13点击次数:

近日,“1+4+N”创新平台体系内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樊李红教授的多功能双网络水凝胶促进慢性感染创面修复的研究项目,成功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立项,总经费15万元。该项目设计了一种从多方向协同发挥作用,在减少伤口感染的同时降低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再生以加速伤口修复进程的伤口敷料,以解决慢性伤口由于长期且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菌滋生、血管化不充分等因素无法通过组织自我修复来实现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难题。

樊李红教授(左数第6位)


项目负责人樊李红,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入驻教授。樊李红教授主要从事生物高分子生物医用、药用材料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专项、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企业委托课题等4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0余项,并完成多项专利成果转化。2011年入选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201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 年第七届金博奖“创新领秀奖”,2020年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所研究的项目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1项,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首创并已成功产业化的负压封闭引流医用海绵和可注射根管修复生物陶瓷填补了国内各自领域内的空白,性能赶超国外产品,打破了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的垄断格局。

樊李红教授科研团队立足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由樊李红教授、易英教授、何广华副教授、讲师褚莹莹及10名博士研究生和20余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关键技术涉及创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第三代负压封闭引流海绵、新型海藻酸复合纤维及无纺布、人工真皮、神经导管)、人工血管、血液灌流吸附材料、口腔科材料(牙科根管生物充填材料、骨粉、微纤维止血胶原、口腔摩丝、可吞咽漱口水、口腔修复膜)、骨科材料(可注射α-半水硫酸钙人工骨、PMMA骨水泥、聚醚醚酮(PEEK)材料)、微针透皮贴片、防疤痕水凝胶敷料、PLA载药填充微球、ECM医用面膜、新型消杀及防护材料(消杀类:高效消毒液、皮肤消毒剂、免洗泡沫、环境消毒液;预防类:阻断型皮肤喷剂、鼻用阻隔剂)、宠物医疗产品(宠物消毒液、犬猫腹膜透析装置、疝气补片、动物用骨水泥、犬猫导尿管)等领域。其中负压封闭引流生物医用海绵、根管生物陶瓷材料、新型氨基酸消杀产品、海藻酸盐海洋敷料、海洋活性液体伤口敷料、海洋型鼻部冲洗器、海洋活性伤口护理软膏、海洋活性液体创可贴、海洋活性液体敷料等产品已实现产业化。



平台简介: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是在全国奋进新时代、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由武汉理工大学、荣成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事业单位,于2020年9月正式成立,2021年1月纳入“1+4+N”创新平台体系。研究院秉承“立足威海、服务周边”的理念,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力量及优势学科,围绕威海市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质产业链和荣成市“5+2”七大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和异地孵化,重点在船舶设计实验与建造先进技术研究、海工装备设计试验与建造技术研究、港口与航道建设技术研究、汽车设计与建造和传统机械制造先进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开发利用研究、工业设计与品牌设计研究、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