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科技要闻
大众日报|“1+4+N”特色品牌助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2-05-05

深化拓展“1+4+N”创新平台体系,开垦科技“试验田”,创活引才新模式,打造青年创新人才“聚宝盆”……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多措并举,为青年创新人才“搭梯建桥”,创造性做好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工作,通过“1+4+N”特色载体创建、特色模式探索、特色品牌打造,让青年更有为、更出彩,让城市更青春、更活力。

做优平台聚才

眼下,在“4”平台之一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一种获得多个国家专利的水处理新型材料——功能陶瓷膜已经通过中试,即将实现产业化,而其中关键技术的研发主力就是一群刚从哈工大威海校区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是什么让哈工大威海校区的毕业生从不愿留到现在的不想走并且实现了自身价值?关键是找到了能够承载他们梦想、实现抱负的平台载体。

为更好集聚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威海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将各类创新平台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4+N”创新平台体系,以高端平台聚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促创新创业。

“4”平台之一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聚焦服务本校人才创业、助力威海产业创新,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建设了以院士和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孵化30家科技型企业,留威工作的哈工大(威海)毕业生由建园前不足20人增加到109人,其中50多人留在园区创业或工作。

除此之外,一批创新平台也在积极拓展引才育才留才载体。“4”平台之山东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已建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医疗器械等6个工程中心的基础上,新成立智能感知等4个中心,并获批挂牌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威海分园,加快山东大学专家人才、技术资源向威海集聚;“N”平台之吉林大学仿生研究院依托任露泉院士,带来14个技术团队、173人,同时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成功通过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备案……截至目前,“1+4+N”创新平台体系已纳入高端平台25家,延伸设立特色创新机构147家,汇聚院士24人、泰山系列人才44人、博士学位人才376人,跑出了人才集聚“加速度”,形成了高端引领、梯次配备的人才队伍结构,加速成为各类青年人才的向往之地、荟萃之地、成就之地。

创新政策引才

近日,威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意拨付2021年度“1+4+N”创新平台青年人才一次性培养补贴。此次申报共有体系内9家平台单位及孵化企业符合条件,2021年度新引进符合条件的博士7名、硕士8名,共需发放补贴11万元。此前通过“配额制”,平台还有4人入选市产业紧缺人才、5人享受大学生“521”生活津贴、4人申请高层次人才周转事业编制。

面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为解决威海青年人才短缺、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争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支持,出台了《关于支持“1+4+N”创新平台体系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靶向支持平台单位从少数精英到各类青年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为平台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注入了“强心剂”。有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支持,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充分用足用好人才工程“配额制”、人才引进“双落户”、职称评审“直通车”、青年人才一次性培养补贴、双向挂职交流等7项“定制”政策,精准支持“1+4+N”创新平台对接高端智力、突破人才瓶颈,让平台的青年人才实实在在感受到威海广聚英才的诚意。

创活模式用才

“今年以来,我们共向校内发布威海166项企业技术需求清单,现已联系了50余位意向教授,将带领青年团队与威海企业共同攻关核心技术、解决产业创新难题。”“N”平台之一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对接也为今年的挂职“科技副总”打好前站,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通过人才挂职“科技副总”模式,去年实现了武汉理工大学首批23名教授“挂职”威海企业“科技副总”,100多名硕士、博士跟随进驻企业“打卡”上班,参与的30多个科研项目直击企业技术痛点,其中与黄海造船联合攻关的“8000kw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一体船总体设计及产业化”项目,第一艘捕捞船已在建造中,四艘全部建成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通过充分发挥各平台及平台背后举办单位资源优势,打破项目、人才的区域限制,创活“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青年人才供应模式,这也是“1+4+N”创新平台体系创活模式用才的一个缩影。

同时,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组织平台人才参加“揭榜挂帅”项目,在威海今年首批确定的3项“揭榜制”项目中,2项由“1+4+N”创新平台中榜,这也是继去年威海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由“1+4+N”创新平台拔得头筹后的又一突破,加速推动人才“揭榜挂帅”模式在平台体系开花结果,真正让平台内能作为、敢干事、会成事的人冒出来,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为持续释放威海人才创新活力、扩大产学研合作广度,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了平台人才供给、企业人才需求及各级人才政策“三张清单”,在此基础上,积极树立并推广“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等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在平台、产出在企业”的人才合作模式、人才-团队-项目一体化引育模式等,以平台为纽带,有效引导青年人才精准对接本地产业资源、研究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产才深度融合中实现项目共研、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出青年创新人才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有效实现“以平台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

眼下,围绕助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各项工作加快展开,对接高端资源加速“1+4+N”升级扩容,做强平台聚才用才留才强磁场;打造“青创威来”工作品牌,创活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模式;分区域、分领域开展“双走进”活动、“融链行动”,引导平台及人才团队精准对接服务本地产业资源;打造千里海岸科普路……以高能级平台让青年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以多模式创新让青年双创人才“为我所用”,以定制化政策让优秀青年人才无“后顾之忧”,“1+4+N”创新平台体系正加速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吸附力,助力威海全面激发“年轻态”城市活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